2022年1月30日 星期日

正念與邪念

《以下摘錄自耕雲導師“無漏行~邁向生命圓滿的八正道”講詞》

  所謂正念,就是「無私無我,正大光明」的想念。 

  人是會想念的動物,要求停止思念,是不可能的,但若要做到「念念分明,念念無私無我,正大光明不起邪念,遠離貪、瞋、癡、慢,……」,就必須不斷地反省懺悔,以修正想念和行為。 

  就世法而言,人是心物合一的體現──人的念頭在主使、支配著人的肉體。在《安祥之美》的講詞中,我曾說過「心念不正,會造成身體上的很多疾病」,因此所有黑暗的、不可告人的念頭不應該任其滋長。一天到晚念頭都在活動,而我們卻不知道,這就是「無明」,「無明」就是愚昧。 

  正念的起點,是「念念自知,念念自我批判」,一念之起,立刻要辨明是正?是邪?邪念就要自我制裁,若是正念,要做的就立刻去做,做不到的和不必要的念頭都是妄想,要立刻斷然遏止、揚棄。 

  念頭來自前塵緣影,是耳朵錄音、眼睛錄影所吸收累積的虛幻六塵。我們如不自省、自覺,便會不知不覺地被妄念所支配、愚弄。 

  在台南時,我每天早上都到體育公園散步,有一天遇到一位很要好的朋友,我問他:「每天散步多久?在散步時,心裡都想些什麼?」他說:「我根本沒有想,我一點想念都沒有。」我心裡想:「這簡直是睜眼說瞎話。」 

  大家也許問:「見性以後,秒秒安祥了,有沒有想念?」我可以回答「無念」,也可以回答「有念」。為什麼?因為就禪者而言,「有念」即是「無念」。答「有」、答「無」都沒有錯。

  《楞嚴經》說「如幻三摩地,彈指超無學」,真正的安祥心態,就是「如幻三摩地」,「三摩地」就是「正定」。為什麼說「如幻」呢? 

  古德有一句話形容念頭在禪者心境上的情況,說是「長空不礙白雲飛」──念頭好像是天空中的一片雲,若有若無,既不停滯,也無干擾,這就是「有無不二,用不離體」的正念。更進一步,所有念頭的萌生,都會清清楚楚地察知,一個也不會漏過,這就是「識得不為冤」。 

  再進一步,念頭就會自動停止。會不會死?怎會?他還有那個「無念之念」在主宰著心國。對契入不二法門者來說,有念即是無念,無念也是有念,是圓融無礙的,否則便不契「不二法門」。 

  為什麼說安祥禪的“安祥”是一種覺受?因為離開“心的覺受”,任何學術都跟解脫無關;凡是不能淨化、提昇、改變心態的學問,都屬外道,學得再多,對正命都毫無裨益,那顯然是廢知識,跟酒精一樣,只有熱量而沒有營養。 

  所以,各位要珍惜護持此刻的心態,能保任此刻的心態,你便已擁有正受和正念。念念無執著、念念不停留、念念不感光,唯念眾生苦,唯念生老病死的問題要突破;所有的念都是光明的,都可以發為語言,說給大家聽,這就是正念。如果對自己的想念會感覺臉紅,那就不對了。




 


2022年1月21日 星期五

正精進與邪精進

《以下摘錄自耕雲導師“無漏行~邁向生命圓滿的八正道”講詞》

  有正精進,就有邪精進。

  在佛陀的弟子群中,有一位名叫阿那律的,因為常常貪睡,被佛呵斥,他便涕泣自責,不再睡眠,結果七天之後雙目失明。睡眠是眼睛的食糧,未到大悟徹了的境界,豈可不眠?佛祖憐憫他,教導他修天眼通,從此他不須依賴肉眼看了。 

  還有一位名叫輸屢那的佛弟子,也是因為過於精進,以至欲速不達,思悔欲退。佛知道後問他:「你過去在家裡最喜歡做什麼事?」他答:「愛彈琴。」佛問:「弦鬆時如何?」「沒聲音了。」「弦扭得太緊時怎樣?」「會斷!」「不鬆不緊時如何?」「可以彈了。」佛說:「這就對啦!修行就像調琴弦,不能太鬆,太鬆就是懈怠;也不可太緊,太緊了就會斷掉,即使不斷,也會發出難聽的噪音,要鬆緊適度啊!」這位弟子聽了佛的教誨,就改變了修行的態度。 

  佛陀說「制心一處,事無不辦」,我曾把佛的這句話引伸為「把全生命的情感、理智、精力,投注到你所從事的研究發展上,讓它集中形成一個焦點,然後在那個焦點上,就會綻放出智慧的花朵」。我對佛陀這句話的體會就是這樣。 

  所有成功的人,都善於集中他的生命力。大發明家愛迪生的故事,人人都知曉,他只受了兩年的小學教育,沒有任何學校的學歷證件和畢業文憑,但他發明了一千三百多種東西。憑什麼呢?憑著他對研究、發明的濃厚熱愛,以工作為享受,自動、自發,只有快樂,絕無壓迫感。他的成功就在於“制心一處,精一不雜”。如果不能制心一處,精力分散,將會一事無成;善於集中心力,才有創造力,也才能突破難關,開拓境域。 

  正精進,在實踐上就是摒除雜念、集中心力。我們要進行思惟,先要確定主題,然後集中心力去思惟,沒有結論絕不思惟另外的問題。我們要工作,就應該心無二用,把感情、理智毫無保留地投入工作。對修行而言,則是「精者不雜」,也就是要不斷地淨化自己;「進者不退」,不要受到外在一切的牽制、干擾,安祥度自然會一天天地加深,親和力和同化力也自然會一天天地擴大、加強,這就是禪者的正精進。




2022年1月14日 星期五

正命與邪命

《以下摘錄自耕雲導師“無漏行~邁向生命圓滿的八正道”講詞》

  什麼是正命?正命就是活得「光明磊落,正正當當,仰俯無愧,頂天立地」的生活品質與人格素養。

  假如我們活得不光明、不磊落,為了自己活,讓別人活不下去,把自己的生活利益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就是邪命。就現代國民的基本認知來說,要生存就不能逃避自衛戰鬥,要生活就不能脫離各類型的生產。任何「只想獲得而不付出,有需求而無貢獻」的生命存在,都只會製造人群的負值,也都是邪命。 

  我常說:「人要活在責任、義務裡。」如果逃避責任、義務而苟且存活,這種人活著是多餘,他只會增加別人的負擔和傷害,這也是邪命。 

  做為一個朝向生命圓滿邁進的修行人,一定要活在正命裡。百丈懷海禪師便是一個足堪效法的典型。他首先倡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年逾八十歲,他還每天下田耕地。徒弟們憐憫他年老,勸他不必下田工作,他不答應,徒弟把他的工具藏了起來,老和尚因為這一天沒有工作,便在室中打坐,拒絕到齋堂吃飯。他那「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嘉言卓行,就是禪者的典範。

  我常說:「愛你的工作,要和你的工作談戀愛。」因為只有工作,才會使你活得理直氣壯,也許你可以不工作也有飯吃,但那會使你活得窩囊、猥瑣。只有活在正命裡,才會活得「理得心安」,也才有安祥的基礎。




2022年1月2日 星期日

正業與邪業

《以下摘錄自耕雲導師“無漏行~邁向生命圓滿的八正道”講詞》

  什麼是正業?正業包括身、口、意三業的清淨。八正道中既分列出正語和正念,正業的重點應該在身體的行為上。 

  所謂「業」,就是想念、行為的總和。例如一個公司一年的運作,大家共同努力的總和,叫做業績;同樣,人從生到死,除了三歲以前的「無記」,在這一生中所思、所行的種種,綜合起來就是「業」。當然,說一句話、做一件事,都是「業」,也都會產生影響──形成「業力」。由此可知,「業」就是生活過程中的紀錄。

  業,既然有正邪、善惡之分,我們自當只造善業、正業,不造邪業、惡業。 

  正業,就是正當的想念和行為。舉例來說:如果你是商人,在和別人交易時,要同時考慮到「不僅要對彼此有利,也不能損及國家和第三者的利益」,這種作為就是正業。反之,如果用不正當的手段欺騙、蒙蔽對方,使其理智不清、判斷錯誤,造成「於我有利,於他有害」的損人利己結果,這不是正業,而是邪業。為了利己利人而使第三者受害,也是偏離中道的邪業。 

  依此類推,所謂正業,應該是自他兼利、彼此無損、不違中道的行為。中道,不是指牆頭草隨風倒;也不是主張無是無非,誰也不得罪;更不是面對大是、大非時,模稜兩可,保持中立。而是要恰如其分,恰到好處,不偏不倚,就跟射箭要恰好命中中心點一樣,不偏不倚。正業的尺度就是止於至善的中道。我們唯有活在責任義務中,自他兼利,絕不製造負值,絕不危害國家,才能活在理得心安的正業之中。


簡介佛陀正法~安祥禪

                                                          人生最大的課題,就是“生死苦樂”問題有待打破!怎樣不被煩惱纏縛、不再作負面思緒的俘虜,而活得抬頭挺胸、活出生之喜悅?怎樣才能使生命不再像無舵之舟一般惶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