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雲
* 三法印與安祥心
耕雲導師在“如來禪、祖師禪與安祥禪”這篇講詞中提到:「我們要做個佛祖的肖子賢孫,使佛法不走樣子,一定要記得“萬法緣生”。因為有“緣生”,“空”義才能成立。例如花瓶,把花瓶歸還泥土,把花歸回樹上,什麼都沒有;又如房子,把木頭、水泥、磚瓦拿掉,人工的因素抽掉,分得不能再分,找到最後,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一絲毫的房子存在。因為“緣生”就有了運動,萬生萬物都在動,因為動,所以“諸行無常”,一切變動不居。透過“成、住、壞、空”四個過程,條件分離,形體不在了,所以“諸法無我”。當初佛所悟的就是這麼簡單。」
佛是解行相應、真誠之人,澈見了諸行無常,於是領悟過去所執著的一切,其實是空的,變動不居、瞬間即逝的;而以為能執之我,也不過是後天因緣和合的、累積而成的、念念如瀑流的假名之我,根本不是固定不變的、永恆的真我。於是乎離念、離相,泯除了“能”與“所”的分立,升起了空朗的、自覺的安祥之心~涅槃覺心,確認了這是不因“因緣和合而生”的“不死”生命(無生法忍),找到了真實、永恆的自己!這個自己,是如此的安祥與美好啊!
後世就將佛陀當時說法的重點,歸納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三項要義,稱之為「三法印」,作為佛法的特徵與真傳,以有別於其他外道。而我們安祥禪學子,有幸值遇安祥正法,因著慈悲的 耕雲導師的傳心之力,親嚐了寂靜涅槃的安祥之心,親自證實了“無相、無念、無住的三三昧”與“三法印”的真實不虛,具足了正受與正見,真正是“佛法現前”!感動、感恩之餘,真該誓願做個佛祖的肖子賢孫、師父的好弟子,為正法、為眾生,好好保持這顆可貴的安祥心,發光發熱,照亮世間,直了成佛,直至成佛!
「佛法只是成佛的方法」,是簡單的,深刻的。看似簡單的三法印,卻深刻凸顯了珍貴的安祥心~
* 四念處,與生命的自覺
生命的意義,就在真生命本身(如果我們認識到生命的真實與美善);生活的總目的,是在對真生命產生自覺。而佛陀所教導的核心修行方法“四念處”,其實正是對於生命不斷產生自覺的過程。法句經上說:「為佛弟子,當寤自覺。」
阿含經裡記載,有一天,佛陀於靜坐後,在林中漫步,這時有一群王族的年輕人匆忙走來,向佛陀問道:「請問你剛才有沒有看見有個女子從這邊走過去?」佛陀回問他們:「你們找她做什麼?」這群年輕人說:「昨晚我們與一些女子同歡作樂,可是一早起來時卻發現有個女人跑了,並捲走了錢財!」於是佛陀再問他們說:「你們覺得是尋找女子和錢財重要?還是“尋找你自己”比較重要呢?」這群年輕人突然有所醒悟,於是決定追隨佛陀學法。筆者念大學時,在一次義工們於禪學會以簡單餐點(燒餅、三明治之類,師父覺得這樣很好)宴請耕雲導師的餐會上,師父問我:「為什麼學禪啊?」靜默了一陣子,看我答不出來(在師父強大的心光照耀下,我實在提不起一個念頭來呀!只有“空空朗朗的自覺”~),就又直接開示我:「讓我來告訴你,學禪就是認識你自己!」是啊!生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什麼才是真實永恆的自己呢?
大部分的人約莫十幾歲後,就會產生不少煩惱,因為已脫離了孩童時期的無記,思想與行為開始製造了許多有意識的錯誤,師父說:「錯誤是煩惱的原因。」只曉得領受煩惱、不曉得擺脫錯誤的我們,感受到這真是個“苦悶”的人生啊!尤其步入中年後,錯誤的想念、行為所形成的慣性更是嚴重,積業成障、欲振乏力,這樣要如何澄清心靈、撥雲見日,找到真正的自己、解決生死苦樂的問題呢?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回顧自己的思想、行為的錯誤,這就是生命自覺的開端。所以師父提醒我們,學法首先要做一次深切、由衷的反省、懺悔,在反省中認識自己人格形成的過程。何以我們成長的過程卻成了迷失的過程?我們喜怒哀樂的情緒那麼多,幾時享受到平靜安穩的心境呢?我們的心到底是如何地不健全,為何如此地不堪一擊?何以人生落得「苦多、樂少」的下場?我們到底不斷地做錯、說錯、想錯了什麼?錯誤的根源究竟是什麼呢?經過了這樣一番反躬自省、洗心退藏的功夫,心才變得有力量可以繼續認識真正的自己。這就是耕雲導師在「安祥之美」講詞中開示我們的「“觀心”的第一階段」~從反省、懺悔來觀察自己;我認為,這也是佛陀教導的“四念處”的前兩項(“身念處”~觀察、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六根是否染著六塵?與“受念處”~觀察、注意自己的苦樂思緒,內心是否作繭自縛?)之主要目的。禪宗古德也說:「熟處使生。」生命必須如此回顧自己,有意識地覺察自己(自覺),以去除掉思想、行為的錯誤,才有「離苦得樂」的可能。
經過了一番由衷的反省懺悔,心境應該輕鬆很多。反省中看出自己其實不是什麼「言寡尤、行寡悔」的好東西,看到自己其實也好多苦衷希望別人體貼、卻又總是苛責別人,看到自己“不可告人之事”還真做了很多、想得更多。慚愧之餘,“我執、我慢”會去掉不少,心力也增長不少!接下來,問題並不因此結束。生活中觸機遇緣,會發現還有好多大小毛病並未拔除,我見未除,我執依然,“貪嗔癡慢疑”隨時仍會發作、作怪,隨時又會製造新的錯誤,累積新的業障,乃至重複過去的錯誤。於是就知道,除非是上根大器、過量大人,反省到事與理的極致,打破無明、能所齊泯;否則,絕大部分的人光是一次、幾次的反省懺悔仍然不夠,必須時時注意自己每個起心動念的當下,立刻念念自制、自知,不讓自己的心隨著念頭轉、不斷聯想而墮入“想陰”、製造了新的業障,也使自己能即時反省懺除生命中未淨的污垢。這是師父開示我們的「“觀心”的第二階段」~念念自制、自知;也是佛陀教導的“四念處”的第三項:“心念處”~觀察、注意自己每個念頭。透過這個“觀察、注意每個念頭”的綿密功夫、紮實功夫,很善巧地使我們原本隨著念頭轉、接近無意識的生活,扭轉為當家作主、清明在躬,也將我們習慣向外馳求的心,逐漸轉成“向內自覺”的心靈正態。這些,正是壇經所說的「無念行」、「無相行」的具體實踐,生命的自覺又向前一大步了!尤其對於有幸得到心傳的正法修學者而言,這顆珍貴的“空朗自覺的安祥心”,必須透過這個念念自制、自知的功夫,才得以保持、鎔鑄。否則,我們一直都有經驗~一壺水老是燒不開,也總是漏光了。
當我們或由於觀心的功夫純熟,或由於參禪得到突破,或由於師父的直接傳心,而見到“安祥本心”(見法)後,就能開始一段禪宗古德說的「生處使熟」的過程,壇經謂之「般若行」,努力保持安祥、固定安祥(得法),解釋安祥、參透安祥(知法),肯定“法”才是真正的自己,使正受與正見兩皆具足,這正是佛經所說的“定慧等持”,就會像師父告訴我們的,這是禪的兩個翅膀,就能起飛、超越(入法),凡事「入目便判」,不會拖泥帶水,既存在又超越,既淑世又出世,於事上鍊心,讓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去圓滿體現八正道(八聖道、八遊行、無漏行)。這來到了師父指出的「“觀心”的第三階段」~找到無念之念的本心而保持它,保持“心的自覺”,以任運安祥於生活之中;也是“四念處”的第四項:“法念處”~觀察、注意保持“法”(本心、般若、一切種智)的狀態。所以師父慈悲地告訴我們:「保持安祥是高級的觀心。」也就是在佛陀時代最高級的修行方法~“法念處”。我們真是何其有幸能值遇安祥正法啊!
最後,有朝一日,我們若能如師父所指出的~「完成法的人格化」,通身是法,全證安祥,唯覺而無念,唯法而無我,真正自在解脫、逍遙絕惱,永恆活在純覺、大覺的“安祥之美”中,這真正是偉歟、壯哉!真正是澈底打了一場人生的勝仗!宇宙中,還有什麼比“身為人而能成佛”更可貴的事呢?師父說:「佛者,覺也。」圓滿完成了生命的自覺、覺醒!光照大千!這真是我們人生的共同使命~「一大事因緣」呀!
如果你在佛陀時代詢問佛弟子:「你們修行的方法是什麼?」他們會一致回答你:「八正道。」如果你再問:「那八正道中你們念茲在茲的功夫是什麼?」他們一定會回覆你:「是“四念處”。」而原來,佛陀時代的核心修行方法「“身、受、心、法”四念處」,就是耕雲導師教導我們的“觀心”的三階段;而保持安祥就是最高級的修行方法!這“安祥”,是空空朗朗的自覺,是統一、調和的心靈狀態,是突破業障以後的心靈覺受,離開了“能與所的對立”,是「宇宙中最美好的覺受」!是「禪的生命,法的現量」!阿含經裡到處提到佛弟子在接受了佛陀的傳心(轉法輪)之後精進修學~「見法、得法、知法、入法」,其實就是整個“法念處”(保持安祥)的用功指標與歷程。
自覺,就像這樣,是不斷回顧自己、釐清自己,並發現自己的歷程。到最後,如師父指出的,證入了真實永恆的生命,「自覺自在,自在自覺,覺無不自,自無不在」,「涵泳大圓覺海」,唯享寧謐安祥(寂靜、涅槃)的生命之大美!這真是多麼動人的一條「見性成佛」之道啊!耕雲導師後來更為我們將正法修學的心要,精煉地融合成四句話~「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這裡面,融合了“戒、定、慧”三學,觀心三部曲,四念處,八正道,並直指了修行的終極目標、也是生命自覺的圓滿指標~“秒秒安祥”,阿含謂之「安穩、涅槃」。導師完全用現代語言,褪去了古董名相,將古老佛法去蕪存菁,因應工商業時代的新生活,慈悲地為我們提出了這樣極高明而道中庸、卻又至簡至易的“安祥正法”,使新時代的人們得到修行的正確方法,不再走各種“末法”的冤枉路,並使我們當場受用、當生受用,也永恆受用。這若不是大澈大悟的具眼者、若不是具有強大傳心能力的大導師,是不可能用現代語言正確地表達正法,並把佛陀正法真正的特色“以心傳心”恢復起來、使眾生真正受用的!
如果我們過去以為“安祥禪”很普通,只是一般的世間善法;那麼我們現在應該看出,它才是真正的佛陀正法,是使我們人生走向幸福、生命走向永恆的最直、最速的正確道路!如果我們過去以為耕雲導師只是當今世上眾多不錯的教導佛法的老師之一;那麼我們現在也應該了然,能如佛陀一般同時讓千百位聽法者當場一念不生、不起諸漏、心空離執、見法得法的偉大傳心者、大成就者,這個時代,恐怕找不到第二人!別再猶豫、別再蹉跎,拿出智慧、快快猛醒!讓我們一齊精進修學由大慈大悲、大雄大力的耕雲導師所倡導的“安祥禪”,登上這艘佛陀正法的大法船吧~
去啊、去啊!
到“永恆幸福”的彼岸去啊!
大家一齊去!
速速完成生命的自覺、邁向生命的圓滿!
* 牧牛古今
提到“牧牛”──保任安祥(法、本心),中、日、韓古德有各種牧牛圖頌、牧牛歌等指引;其實,阿含經中記載著 佛陀所提出的“七覺支(七菩提分)”──七項覺悟(自覺)的重點或階梯,也正是針對“保任安祥的過程”所作的開示。相信今日有幸修學安祥正法的同修讀來,都會感到無比地親切!
1. 念覺支: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以保持安祥。朝向內明,而不向外馳求。
2. 擇法覺支:時時刻刻選擇「法」,選擇「安祥」。絕不向錯誤低頭;除了安祥,其它我什麼都不要!
3. 精進覺支:只保持安祥,加深安祥,唯此是真修行;其餘實為妄作或方便法。
4. 喜覺支:樂於保持安祥,以禪悅為食,享受心安之樂;不再以六觸為食、為樂。
5. 輕安覺支:三毒淡化,如釋重負,身心輕安、愉快!享受著如幻、微醺、逍遙的離執禪定。
6. 定覺支:安祥心漸漸凝定,安住於三三昧(無相、無念、無住),覺性抬頭作主。透過反省的去執工夫,進行法身的陶冶與鎔鑄。
7. 捨覺支:解脫於三毒、五蘊的繫縛,無漏、無執。安祥即我,秒秒安祥,究竟安祥。
七覺支與八正道,乃是佛陀時代修行的主要內容與過程。而其中修持方法的核心是“正念”,在阿含經中闡述為“四念處”──四個應“注意”的地方:
1. 身念處: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六根是否染著六塵?
2. 受念處:注意自己的情緒感受,內心是否作繭自縛?
3. 心念處: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自制、自知。
4. 法念處:注意保持“法”(安祥、本心)的狀態,以鎔鑄法身。
很明顯地,這正是 耕雲導師所提倡的“觀心法門”;而四念處的最高境界“法念處”,也正是 導師所強調的“高級觀心”──保任安祥!
由於這些都是實修的重點,在現代著重形式與知解的佛教界,反而不被重視;容或南傳佛教界仍引以為修行依據,但最關鍵的“法念處”之「法」,卻被當作知識、道理來理解,停留在“比量的法”,甚或不承認「法」是真實永恆的生命,而趨向斷滅論者比比皆是!原因無它,當今世上,絕大多數的佛教徒已遇不到能如 佛陀一般“轉法輪”(以心傳心)──使弟子於聽法當場“見法、得法、知法、入法”的大導師了!附帶一提的是,根據大師兄的轉述,這由聽聞佛陀說法的聲音,而見法、得法的事實,也正是佛世弟子稱為「聲聞」的所以然。可見,是否有大導師能夠給予眾生“傳心”──傳導“現量的法”,乃是「正法」與「像法、末法」的分野!因為是否能正確地修學「四念處、七覺支、八正道」的前提,正是得到心傳──品嚐到現量的涅槃法味──安祥。
感謝 導師更將這些佛世時的實修重點,精鍊地融合,並以現代的語言重新表現,直指修行的核心與法的本質,而慈悲地為我們拈出了正法的修學心要──「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使修行一事,褪去了神祕主義的面紗,擺脫了形式主義的無明與古董名相的困擾,直指出「佛法乃生命之學」的事實,讓佛法再度成為“活法”──能在生活中立竿見影地受用,並真正遵循了 佛陀遺訓的要求──「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
安祥禪的修學者,不論是曾親聆 導師的開示或透過 導師的講詞、影音之加持力而得到心傳,在領受到空朗、自覺的安祥法味後(見法、得法),便可踏上“牧牛”之旅(知法、入法),這是末法時期以來絕大多數的修行人所夢寐以求而又無法得到的!我們是何其地幸運呢?!
有此安祥心,就會領悟北傳與南傳佛法原來沒有矛盾
有此安祥心,就會發現有我與無我之爭,根本不是問題
有此安祥心,就能統一有念與無念,而使「菩提作麼長」
有此安祥心,使得“念念自知”變得輕鬆,而看清自己的毛病
有此安祥心,使得真理智抬頭作主,不再受情緒的撥弄
有此安祥心,使得執著淡化,壞習慣容易丟掉
有此安祥心,不與人對立,不與事抗拒,「自性能含萬法是大」
有此安祥心,生活有了方向,生命有了重心,人生不再惶惑
有此安祥心,心力增強!面對八風,充滿了勇氣
有此安祥心,一切只求心安,人生變得單純,享受著純純的幸福
有此安祥心,體會到:
「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此事應是會的人,橫說、豎說、順說、逆說皆無過錯,粗言及細語,咸歸第一義」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牧牛形式有古今,牧牛實質無古今;理與事,皆無可執
唯有摩訶般若安祥心,最尊最上最第一
敬禮我最敬愛的 師父──人天大導師 耕雲先生!
* 安祥八正道
安祥是什麼?
安祥就是看到家人就覺得開心,看到別人,總有著一份親切感
安祥就是拋開一些自私的想法,好好地善待周遭的有緣人
安祥就是靜靜地欣賞別人的談話,等一下準備讚美他
安祥就是樂在使人快樂,熱情永不止息
安祥就是生命的光芒,讓這世界因為有我而更加明亮
安祥就是即使受了委屈、遇到挫折,嘴角依然掛著微笑
安祥就是吃飯覺得香、睡覺睡得甜,享受純生命的純幸福
原來,“通往生命圓滿的八條正確道路”是如此單純而美好:
在安祥之中覺察,是為正見
在安祥之中思惟,是為正思惟
在安祥之中說話,是為正語
在安祥之中行動、作為,是為正業
以安祥為生命,是為正命
「但用此心(安祥),直了成佛」,是為正精進
保任安祥,是為正念
最終,讓心完全地安定下來,究竟安祥,是為正定
安祥正法,就是那珍貴的“悟後起修”之道,邀請我們一同“活在安祥裡”,讓有我們的地方,就充滿著讓人幸福的“安祥之美”!
* 佛說最上吉祥
有一次,佛陀駐於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位容顏光麗的天神在凌晨時分降臨,照耀了整個祇陀林,而來到世尊面前,作禮後立於一側,並開口向世尊問道:「諸天與眾人,都在思索什麼是最上吉祥,企求那至高的幸福,請求世尊與我等開示!」於是佛陀說:
「不親近愚痴的人,而親近賢智的人,
尊敬應該尊敬的人,這是最上吉祥。
里仁為美、擇善而居,過去以來培德修福,
對於未來也有正確目標,這是最上吉祥。
充實學識,學有技能,
也善於與人溝通,這是最上吉祥。
奉養父母,愛護妻兒,有正當職業,
活在責任義務之中,這是最上吉祥。
樂於布施,善行清淨,盡己之能幫助親友,
不做羞恥之事,心安無愧,這是最上吉祥。
遠離錯誤與罪惡,飲酒知所節制,
不放縱於逸樂之事,這是最上吉祥。
恭敬、謙遜,知足、感恩,
時常聽聞、思惟正法,這是最上吉祥。
堅忍而又溫文,經常與修道之人往來,
談論修學正法的心得,這是最上吉祥。
修正心行,遊於聖道,斷惑證真,
現證涅槃,這就是最上吉祥、至高的幸福!
從此,接觸一切世間法,心都無所動搖,
無憂無垢,安穩祥和,這真是最上吉祥。
能夠如此做到,就不會再被任何因素擊敗,
於一切時、一切處都只會覺受幸福,這就是最上吉祥啊!」
這是南傳佛教中家喻戶曉的「大吉祥經」,也見於北傳佛教法句經中的吉祥品。從這類古老素樸的經典我們可以看出,佛法並不談玄說妙,而是要人好好生活,活出真生命,活出真幸福!希望人人從明辨真假好壞,善盡責任義務,行所心安,到得心得道,實證正見與正受的極致,使生命圓滿,而生活於純幸福之中。這樣的教誨讓我們可以明白,六祖壇經所述,與 耕雲導師所倡導的安祥禪,人天一貫,世法佛法不二,重視摩訶般若安祥心的發露,真正是佛陀正法的再現!
涅槃,在古印度語,即是「安祥」之意。佛陀借用這個詞彙,來表現那生命到達圓滿的「澈底安祥」的境地,而這也正是生命的至真與永恆。一個活在涅槃妙心中的人,唯享著至善、至美的純幸福,這就是一切人天所應至心追求的至上吉祥~純生命與純幸福的合一。相信認真修學安祥正法的我們,一定都感受到生命正在發皇,溫暖而真實,正趨向那美好的安穩與吉祥!至願這樣真實而美善的正法能永遠光照人間、溫暖眾生!
*佛法的根本事實
去年(2023年)下半年,讀書共修會研讀了耕雲師父的四篇講詞~「保任此心,絕不相賺」、「淨化自己」、「般若心經與佛法」與「心經提要」。這四篇講詞合在一起,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發~佛法是生命之學,使“心靈狀態改變”才是佛法的核心要義與原貌。
傳統佛學界一直沒有解決一個重大問題,那就是~為何在兩千五百年前的佛陀時代,根據阿含經的大量記載,弟子們來到佛陀面前,跟佛陀問答幾句話後,弟子們就能「得法眼淨」,「見法、得法、知法、入法」,說「我今已度」~活在人世間,以在家或出家的身份,就渡到解脫的彼岸了!
既不見他們吃素、唸經,也根本沒有打坐,更沒有深入「經、律、論」三 藏,就直截了當地得到了般若、解脫!印順法師說:「這一師資道合而直入法界,就是佛法的根本事實。」但何以如此呢?就知道禪宗「以心傳心」,真實不虛!五祖弘忍大師云:「“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耕雲師父說:「單是知識,不僅不能拯救我們的生命,而且知道得愈多,思想愈混亂。」「禪就是要我們活在統一、單純的心靈狀態下,去開發生命的潛力。」古德也說:「莫將閒學解,埋沒祖師心。」真正佛法的「勝行」,是從師父那裡得到了「心傳」(一種無念而空朗、無相而自覺、無住而解脫的安祥心態),而「行起解消」,努力去除生命的雜質、淨化自己,去呈現、保有師父為我們開啟的“摩訶般若”~這真實的生命,真正的自己,空空朗朗、自覺自在的“安祥心”,以邁向生命的圓滿與永恆。
過去,看了好多佛教的經典、書籍,總是在找道理、找知識,向外找真理;而師父說:「經典都是在描述我們自己。」這真是我所見過“讀佛經”的態度上最有智慧的一句話了!又說“心經”是在「描述我們“心的原態”」,指出「諸法空相,唯“覺”不空」! 耕雲師父真是真正的明眼人、大導師,總是能為我們這些迷茫的眾生撥雲見日、綻開法眼!讓我們在修學佛法的路上不致誤入歧路、落空執有,而能走在“從容乎中道”的安祥正道上。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真是令人感動啊!真正的佛法(正法),並不與生活脫節,只是領悟、把握這顆純真、美好的安祥心,在人世間好好地生活,「心淨土淨」,般若作眼,創造自己隨時隨地的淨土,過活瀟灑自在的幸福人生,把安祥散播出去,這才是“既存在又超越”、“既淑世又出世”的真正勝利的人生!
所以,「觀心」~念念自制、自知,及時將貪嗔痴煞車、廓清,不讓錯誤、煩惱重複下去;「自覺」~“如珠吐光,還照珠體”,感受自己,自覺安祥的真實與美好,以固定這心靈的正確狀態;在生活中善盡責任義務,過活心安無愧的人生;這樣,精進、有意識地活著,終將贏得、 鎔鑄出「秒秒安祥」的幸福人生,與「秒秒自覺」的生命的永恆!這就是耕雲師父為我們指出的正法、正道,凸顯正受,凸顯生命,凸顯了佛法正道上的生之喜悅!
隨時注意我們的心,是否保持在「安祥」的心靈正態上(阿含經謂之“法念處”,是最高級的修行方法)。工作是修行,洗碗、掃地是修行,與人互動講話是修行......。生活中的一切,都在幫助我們修正自己(觀心),感受自己(自覺),在拋丟雜質的過程中,鍛鍊、鎔鑄自己,直到金礦煉成了純金而「秒秒安祥」!還有什麼比讓生命得到了純化而發光發熱,真誠而熱情地活著並奉獻自己、散播安祥,更令人感到歡欣、振奮的呢?!原來佛陀的正法是如此地凸顯生命、彰顯生命的美好!且讓我們在修學正法的道路上互相鼓舞、一起加油,一齊堅定而瀟灑地走在這一條安祥正法的金色大道上!
* 安祥禪是佛陀正法──「為報擔麻者,如何不重金」
人的煩惱,根源於一顆不正確的心靈狀態──理智上,向外著相認同而不能清醒自覺;情感上,念念執著、操煩不休而無法自我主宰;於是整顆心時時處處感光、黏滯,窒息了生機,一刻也不得瀟灑自在,積業成障的結果,自然是煩惱重重了!很明顯的,要想瀟灑自在地過活幸福人生,就必須調整心靈成為「無住、無念、無相」的狀態;阿含經中稱此為「空、無願、無相」的“三三昧”,而六祖的解釋最為明白:「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離念;無住者,人之本性!」
整個佛法,只是教我們找回這活潑無住的本性、保有這空空朗朗的自覺,此之謂「正覺」,使心靈恆久處於「無念、無相、無住」的解脫狀態,成就生命之大美!佛陀時代以印度語稱此為“涅槃”,而其華語的原意正是──“安祥”!
掌握了這個人生問題的根本關鍵,什麼是正確的佛法(正法)就很清楚了──
符合「無住、無念、無相」的,就是正法;能完整解決人類不健全的理智、情感、意志三方面問題,而使人脫離苦受的,就是正法;能促使人獲得自覺之正見、安祥之正受,與自在、逍遙、解脫之正行的,就是正法!
更進一步地說,正法是一種「促使生命覺醒的方法」──促使人回復到正確心靈狀態而找出真實生命的方法。五祖講得直截了當:「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佛陀時代,依據阿含經的記載,謂佛陀“轉法輪”而使弟子們當場“得法眼淨”;而禪宗稱之為“以心傳心”。故又知,能傳導給眾生「無住、無念、無相」的“安祥心態”的,就是正法!然而,沒有大成就者,是無法傳心的。這種機緣,真是千載難逢,可遇而不可求!
慈悲的 耕雲導師為我們指出──禪是立竿見影的,是通得過實驗的,是可以睹面相呈、極為現實的。並在每次與弟子們相見的大、小型場合,都耗費其心光而讓弟子們直接體驗這“以心傳心”的“最上一乘”,也是“唯一佛乘”!尤其在「安祥禪的知與行」演講會上,更直接針對「無住」、「無念」、「無相」三個面向,要與會大眾當場反觀自心,進行三項實驗測試:
「安祥是什麼呢?它不是理論。我們現在可以做個實驗:我一句話不說,各位就我剛才所講的,講了些什麼,能具體的提出來嗎?提不出來。可見各位剛才聽我講話是左耳進、右耳出。這決不是各位看不起我、心不在焉,而是證實了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真實性。無住生心,它不污染你,它不會停留在你心的表層。
我們再做第二個實驗:我現在不說話,各位找找看,你有沒有煩惱?有沒有任何念頭?如果都沒有的話,恭喜你!你已經得到了、現證了安祥的心態,獲得了禪的心傳。
我們再做第三個測驗:你是否有一種喝了酒的感覺?事實上你並沒有喝酒,卻像喝了酒似的微醺,又好像在作夢,這就是「醉三昧酒」──“三昧耶”的證量,你已經進入了“安祥”了。
如果您對我的三個測驗都是肯定的,那麼您已證入了「不二法門」的「安祥」禪。禪的「以心傳心」不是說廢話。安祥禪的基本特色有兩大力量:一個是親和力,你若活在安祥禪裡,過去你人緣不好,現在你會成為人群的核心;第二個是同化力──它可以讓別人的心變成自己的心,因為「自他不二」。真實的法必然是立竿見影的!」
這三項實驗,不但證實了“以心傳心”的真實不虛,也證明了 導師所傳導的“安祥心態”完全相應於正法的要求,更凸顯了 導師偉大的證量、自信與慈悲!當今世上,豈能再遇到第二人呢?
無奈「眾生福薄難調御」、「上士一決一切了,中下多聞多不信」!一如 導師指出:「眾生,在情感和理智上,都不夠成熟。」不辨正邪,遇到正法也不知尊重、珍惜,依然心外求法,不知向內修正自心符合“三無”而真實改變生命素質才是重點!只一味地追逐佛學知識,入海算沙徒自困而已;更有許多人落入了形式主義、教條主義,固執持齋、誦經、打坐、拜懺等形式,到處皈依尋求安慰。凡此亂象,與兩千五六百年前佛陀時代的“婆羅門外道所行”何異呢?!
每回吟唱神會大師的「五更轉」歌詞,心中總有說不出的感動!願我們體取導師與祖師們的慈悲,一同珍惜正法、認真修學~
五更分 菩提無住復無根
過去捨身求不得 吾師普示不妄恩
施法藥 大張門 去障膜 豁浮雲
頓與眾生開佛眼 皆令見性免沉淪
大乘實罕遇 至理信幽深
欲離相非相 還將心照心
髻中珠未得 衣裡寶難尋
為報擔麻者 如何不重金
* 因緣法的啟示
耕雲導師在許多篇講詞的開示中,對於「因緣法」這項佛法的核心教義,有著深入而完整的闡釋。
首先,煩惱是緣起的。 師父說:「一切原因,都有結果;一切結果,都有原因。」「錯誤是煩惱的原因,毀滅是罪惡的結果。」「用因果律衡量自己,了解自己,要求自己。」「從緣生的道理中,抽出那些錯誤的、不必要的條件,然後走出錯誤,人就無罪一身輕,身心愉快!」師父並指出,法即安祥,是突破業障以後的心靈覺受;經常反省,念念自制、自知,才能讓修行不斷向前進步!深切反省懺悔的人,我執才會真正淡化。阿含經上佛陀也說:「心離我慢,順得涅槃。」
「十二因緣」指出了「假我」的緣起,是我們生命迷失的過程。而 師父更點出:「我們真實的生命,它既不因緣會而生,所以也不會因緣盡而滅,因為真實的必定是原本和永恆的,我們必須具有正見,才能夠從了解十二因緣如何形成假我,找出自己迷失的起點和過程,從而肯定真正的自己,毅然地從迷途而知返。」打破無明,正是為回復佛性的本明、大覺,因此 師父說:「禪是心靈的原態。」「正見的最高境界就是見性。」在在都指出了「佛法乃生命之學」!
緣起性空,「在這大宇宙中,除“自覺”以外,所有相對的事物,都是條件的組合」,「由條件組合的東西,原本不有,畢竟是空」,是故不可取、無可執!信心銘上說:「欲知兩段,原是一空。」但師父指出:「空是無限發展的餘地,無限創造的勢能」,「空是萬有的素材,緣是創造的手段」,「空不是沒有、不是斷滅,而是大宇宙唯一的真實與永恆」!「佛法講空,不是叫我們去分析空,把空當成一種學問,而是要我們“心空”。只有掃除五蘊、六塵所積的心垢,讓心空了以後,自己原本的摩訶般若才會發露呈現」,「般若慧即是空的妙用,契合空性,屏除自我執著,才有自在逍遙的人生」!安祥,正是這“空空朗朗的自覺”,是泯除了「能、所對立」後的心靈正態,逍遙,美好,真實!
緣生法就是組織,「沒有單一而能存在的事物」,「彼此相互依存,能夠互益,才能共存」,「所以人要團結、和諧、包容」,「以家的健全,交織成健全的社會、安祥的國家」!這也正是“嚴土熟生”的實踐要求。並告訴我們,生存在社會上,必須有所貢獻!「佛講的緣生法,不但是要我們有一定的作用、一定的組織,用條件來改變、提昇它的作用,而且還啟示我們,任何存在的事物必定有它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活在責任義務裡」。 師父也指出,我們跟有緣人之間有一條“緣生靈子線”連繫著,我們保持好安祥,父母容易健康長壽,孩子也會乖巧聽話。我們確實可以影響別人、幫助別人!
慈悲的 師父更提醒我們──緣生可貴!不但人身難得,「只有人才能成佛」;而正法更加難遇,「一個人能夠遇到正法,需要十八萬劫的十八萬次方的時間。人,不會輕易就遇到正法」!因此,我們應該千萬珍惜今生正因遇到了正緣,精進修學,牢牢繫緊這麼可貴的法緣,「蹉過此刻,何劫相逢」啊!
經上說:「若見因緣,彼即見法;若見於法,即能見佛。」 師父指出:「一切理、一切事只在你那如幻非幻、空空朗朗之處生起、幻滅。」又說:「菩薩眼見菩提,眼見佛性。」兩千五百年前,那位剛放棄苦行的悉達多,拖著奄奄一息的肉體,來到尼連禪河沐浴,並飲下了牧羊女施給他的羊奶。就這樣,在與大自然、與牧羊女的互動因緣中,不但滋潤了身,也滋潤了心。於是靜靜地坐在菩提樹下思惟、參詳因緣之法,終於昭覺現前!完成了“宇宙即我”的證悟,證實了「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如此美麗的圓滿生命,色空不二,觸目菩提,無限安祥,無限美好!實在值得你我精進證取,全心融入~
* 安祥禪是祖師禪的稀釋,是正法的推行
我們的師父耕雲導師在多次弘法演說時都提到,安祥禪是祖師禪的稀釋,是正法的推行;實在是佛天對眾生的大慈悲、極恩寵呀!
初期的祖師禪,擎拳、大喝、切指、斬貓,或回應學人「麻三斤」、「庭前栢樹子」,手段猛烈、玄奇,如銅牆鐵壁,壁立萬仞!觀心自覺功夫未達深厚者皆不得其門而入。
中期的祖師禪,發展出“公案禪”,針對祖師、大德等前輩們的開悟因緣加以參究;但多少人耗費一生光陰,鋸解秤錘,得不到入處,黑山鬼窟裡作活計,落入了陰境、葛藤。
後期的祖師禪,勉學人“參話頭”,乃至發展成“打禪七”,真能對話頭升起強烈疑情而大死大活的學人畢竟不多,若有相應者,也多是小悟一樁,或淺嚐正受,鮮少到達理與事的極致而肯定生命的共相與永恆相,於是,很快就成了人生中一小段美好的回憶而已。
而且,祖師禪發展至此,已漸難回應科學時代與工業時代的新文明、新生活之要求;禪門珍貴的法脈傳承,也只徒具形式,傳承名份而已。唐朝五祖弘忍大師明白指出的「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的真實心傳,只剩下傳說了;如六祖惠能所說的那種「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單純正法是失傳了。佛法處於「末法」的衰相已久啊!亟需一位“過量大人”來振衰起敝,把「正法」再重新恢復起來!
耕雲導師於參禪證悟之後,以其大雄之氣魄,倡導深契佛心祖意而又符合時代精神的“安祥禪”,將濃烈的祖師禪稀釋,為眾生破解公案,一掃葛藤,更以其驚人的證量,以心傳心,使眾生不必參禪、打坐就能真實體驗到三昧、般若的狀態,並慈悲為我們直示“安祥”,省卻學人的撈摸。作風平實,法門簡易,但只保持“安祥”~一種空朗自覺的美好心靈狀態,便是邁向生命圓滿的全程,這是佛陀教導的核心禪修方法“四念處”中,最高層次“法念處”的具體展現啊!真正是「正法的推行」!不但掌握了正法的實質、生命,而又適應了工業時代的新生活型態,並通得過具科學精神的現代人“在心靈狀態與日常生活兩方面得到改變與改善”的實地檢驗。
師父慈悲為我們說分明:「總之,簡明如趙州茶、雲門餅都糾纏不清,愈搞愈糊塗,倒不如直截了當,提出安祥兩個字,用收以楔出楔之效,或可省掉學人許多撈摸。安祥就是禪的生命,就是一切事、一切理、一切法的現量。安祥禪就是典型的祖師禪──宗門禪,也就是禪宗的真實慧命。過去之所以不提,是因為古人業障薄,根器利;而現在進入工業社會,到了物質欲望愈高,精神生活愈低的今天,大家活在功利主義的社會,為生活而奔走,誰有閒功夫參話頭?誰能死心塌地靜坐觀心?時機不同,乾脆提出安祥。有過,我承擔;有福,大家享!」讓如我這般中下根器的眾生,也能品嚐“法味”,改善人生,得到證實生命永恆的機會,這實在是體現了佛法普渡大眾的真精神呀!又說:「儘管佛法的精神和本質永恆不變,但是在佛法的表現和入門上,則必須因應時代的變遷而進步,才能契合當前社會、文化及人群的需要,而不致步上僵化的道路,方能給眾生最大的法益。」師父就是這樣大雄大力、法眼圓明,而又心念眾生!這就是與時俱進的安祥禪,不但帶領了禪宗邁向新時代,也是法的實質、法的生命又再次被直接凸顯的「正法的推行」,為佛教再次開創了“正法時期”!
我們何其有幸恭逢其會,值遇安祥正法。願我們一起珍惜、體會、精進修學,改變心靈狀態,改善人格,贏取幸福的人生,與生命的永恆;也一齊為正法、為眾生,弘傳這個真正能轉化我們生命與生活的至高無上法門~自“印度如來禪、中華祖師禪”一脈相承的“蓬萊安祥禪”!
稀釋?
是師父您慈悲,為我們稀釋了祖師禪的手段作略,
只怪我們太不用功,又悟性太差!
是師父您謙虛呀,您全彰了法的現量,
其實於正法,何稀釋之有呢?
稀釋,
耗盡了您的心光,確實稀釋了我們紛飛的妄念,
讓徒兒們雲開日出,昭覺空朗!
徒兒們有責任稀釋自己的業障、雜染,
與法相契,與慈父您深深相契~
願師徒之情更濃更濃,絕不稀釋,
安祥更深更深,永生永世~
* 實無有法,名為菩薩
耕雲導師說:「所謂苦,人生就是苦。人生至少有八種苦:愛別離,恩愛的人要離開⋯⋯。」這真的很苦,尤其死別,對生命的衝擊真的好大!而且想挽留也改變不了什麼。所以阿含經上,佛陀告訴我們:「苦故無我!」
難道“愛”有錯嗎?不是愛有錯,而是愛須要昇華。根植於我執的愛,終將導致痛苦;但當我們理智與情意上都能看清並承認“無我”這個事實,這時候就會來到一種“純純的愛”,那是對所有的事物都溫柔、都慈悲的一種安祥的覺受,而沒有掌控欲在其中。
無我,不是無生命,而是提醒我們“心離我慢”,如此自會呈現出離開了“能、所對立”後的真實生命狀態。金剛經上說,「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就在表現這種離開“我、法二執”的生命狀態。這種狀態,修學安祥正法的禪友應當很熟悉,那就是「安祥」~空空朗朗的自覺。所以金剛經上講,「實無有法,名阿羅漢」,「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含經也說:「聖弟子住無我想,心離我慢,順得涅槃。」苦因此得以究竟熄滅,前提是找到“安祥”這真生命,凸顯這真生命。所以 導師說:「我們要想擺脫這些苦,就必須發掘出真我,使真實的自我抬頭,自然就恢復了原本的自在解脫。」原本是自在解脫的呀!原本自他不二、生佛平等,有著難以言喻的安祥之美!
窮理(窮理於事物始生之處),一切理、事從哪理來?原本有嗎?源頭是什麼?我們總透過表層意識向外觀察萬象,但表層意識是後天而有的,並非真實、原本的。離開表層意識後還有心嗎?如果有,是怎麼樣的心?而浩瀚的宇宙是冷冰冰的純物質現象嗎?
盡性(研幾於心意初動之時),經歷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生出各種“貪瞋癡慢疑”的我,當然已離原本的我很遠了,如何是我心靈的原態?川流不息的各種念頭、情執並不是先天存在的,脫離了這些執著與障礙的覺受為何?如何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呢?
師父已經先把總答案給我們了,我們只須反推回去,很佔便宜。 師父說:「善於解釋安祥,你就有正見;經常保持安祥,你就有了正受。有了正見、正受就是禪了!」壇經也指出:「“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但從心經的提醒與我們實際的經驗可以知道,不論窮理或盡性,皆須“行深”,真正深入那種狀態、處在那種狀態,即解即行,知行合一,以法為生命;否則終究只是淪為表層意識的空想而已,生命並沒有真實的改變,煩惱依然那麼深,傲慢依舊那麼強,連“解悟”都稱不上。所以 師父說:「參禪的人不管你稟賦高低,都要從保任安祥下手。」傳統佛教也認為要「由定發慧」。可見唯有具足真誠、虔敬、信實,能深深反省而保持安祥深深的人,才有心力,才夠深度,才能情智均衡而看得清晰、親切,也才能照見五藴皆空而唯覺自在、觸目菩提!
般若行就是安祥行,切莫小看了圓具定慧的安祥心。正見並非知識,而是狀態。保持正受,見不離此;心淨,則土淨;春在枝頭,早已十分。讓我們一齊從反省、觀心、保持安祥做起吧!
* 禮讚安祥三寶
慈父您,半生戎馬,槍林彈雨中參禪
苦空無常裡,找永恆 ; 一心為娑婆暗夜,熾燃放光
豁然大悟之後,倡導安祥禪,辛勤傳心印
您耕耘,我們收穫
您努力,助我們修行成功
您付出,讓我們獲得安祥
您貢獻,使我們都懂得自覺覺他,而受人尊重
牛的禮讚,該是我們對您的禮讚
您真正是龍中之王、象中之王、牛中之王
因為您,佛法回復了正法,般若、三昧都成了現量
因為您,我們的生命不再迷昧、黯淡,而展現出生機與希望
最終,您將全身心都化作了安祥大日的光芒,永恆溫暖著眾生
偉大的 耕雲導師啊!我們永遠憶念著您
拿摩佈大呀
安祥禪,是 耕雲慈父的心血結晶
圓攝五乘,人天一貫,既存在而又超越
是佛法之鑰,幸福之道
有了安祥,各種佛法的迷團終於解開
有了安祥,壇經中的三無境界成為了現實,佛法與生活終於可以打成一片
有了安祥,金剛經讀得津津有味,日常生活也津津有味
安祥心,調和了心與身、色與空、你與我
安祥心,使生命有溫暖,生活透出那暖暖的春的氣息
安祥心,使得我們熱情忘我,享受人生,享受奉獻
正是這安祥,使佛法當生受用,火中生蓮,何其可貴
讓生命走向了幸福、喜悅與永恆,心淨土淨,歸宿圓滿
啊!摩訶般若安祥心,最尊最上最第一
拿摩達兒麻呀
誠敬信具足的安祥禪弟子們,個個是 耕雲慈父的心子
不忍獨享安祥的美好,在各地成立傳承安祥正法的修行團體
舉揚正法大旗,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還記得臺北成立安祥禪讀書會的當日
師姐的臉龐,散發著淡金黃色的光芒
每個月的師兄姐聚會,感受著師姐溫暖安祥的心光,與師父的深深護念
人人感恩,人人付出
正見日明,正受日深
成就了這個十多年來無私無我、清淨和合的團體
在這個五濁惡世中,何其珍貴、稀有
親愛的師兄姐們,讓我們繼續加油
為正法、為眾生!
拿摩上嘎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