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8日 星期一

法的倫理

《以下摘錄自耕雲導師“臨濟禪與安祥禪”講詞》

       首先對各位表達我最深的敬意。天氣這麼炎熱,各位在百忙中能參加這個聚會,可以說彼此有緣。能到臨濟祖庭來參訪,也是我的榮幸。
  「臨濟子孫遍天下」,幾百年前是如此,幾百年後的今天更證實了這句話。如今的禪林幾乎是清一色臨濟的子孫,這是因為基礎紮實,才能夠積厚流光、源遠流長。 
  在六祖大師所有的弟子中,最尊師重道、最能表現“法的倫理”的是南嶽懷讓禪師。南嶽懷讓禪師在開悟以後,還親自侍候六祖十五年。當侍者是很苦的,什麼事都得做,六祖不趕他走,他還不肯走。由於懷讓禪師的尊師重道,表現了非常圓滿的“法的倫理”和精深的造詣,也證明了禪林中的一句古訓──「師道不立,修法不成」,所以真修行一定要尊師,一定要重道。 
  從南嶽懷讓、馬祖道一、百丈懷海、黃檗希運傳到臨濟義玄,世稱臨濟禪。
  臨濟禪師為人忠厚、老實,一開始就在黃檗會下當個粥飯僧,除了誦經、上殿、禮佛之外,不問別的事。
  當時在黃檗會下第一首座陳睦州見了就問:「你到這裡多久了?」「三年。」「你問過師父問題沒有?」「沒有,我不知道問什麼。」「你為何不問佛法的的大意是什麼?」
  臨濟受到睦州首座的鼓勵,便去黃檗禪師那裡問法,他問話尚未問完,黃檗大師就拿棒把他揍了一頓。出來後,睦州問他如何?臨濟說:「我話還未問完,師父就把我打了一頓。」睦州鼓勵他再去,再去又被揍。一連問了三次,臨濟被黃檗揍了三頓。
  臨濟三次被打,打得他糊里糊塗,他就跟首座睦州說:「我要離開這裡了,我與此地法緣不契,只好另找地方去參學。」首座說:「若要走,得向黃檗師父辭行。」
  臨濟辭師之前,首座先到方丈室對黃檗說:「問話的後生,甚為如法,來辭,可方便接他。」臨濟來,黃檗對他說:「莫別往,可到高安灘頭見大愚禪師。」 
  臨濟到了高安灘頭,見到大愚,大愚問他:「你從那裡來?」「從黃檗處來。」「黃檗是大善知識,為何不在他那裡學法?」「只為因緣不契,三次問法,三次被打,不知道錯在那裡?」
  大愚禪師說:「你的師父老婆心切,為了你開悟,累得要死,你還跑到我這裡問:『錯在那裡?』」
  臨濟在大愚言語的啟發之下,回想當時挨揍時的感受,忽然明白(悟)了,並且說:「原來黃檗佛法就這麼一點點!」
  大愚聞聽,一把抓住臨濟,很嚴厲地說:「你這個尿床鬼子,剛才還在問錯在那裡,現在又說黃檗佛法一點點,你見個什麼道理?快說!」
  臨濟拉起大愚的手臂,在其脅下輕輕觸了三拳。
  大愚放開臨濟說:「你的師父是黃檗,不關我的事。」
  各位知道,禪是「不立文字」,不是「不用文字」。為什麼「不立文字」?因為禪是一種覺受,是一種心態,是隨緣而不執著任何事物。從佛、菩薩、阿羅漢、君子、小人、聖人、好人、壞人……,他們的差別不在外形,而在他們的心態。臨濟三度被打,一聽大愚的言語啟發,突然明白當時挨揍時的感受,當下萬念俱消,空卻了一切念頭,全顯無心,只有一種覺(感)受──除了「疼」,沒有別的,把「疼」字去掉,換一個字就悟了。 
  說「悟」,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悟了個什麼東西?
  悟的是你原本的心態。
  悟的是你生命的永恆相。
  悟的是「自他不二、生佛平等」的所以然。
  悟的是「在聖不增」──佛也不比眾生多出些甚麼,「在凡不減」──我雖然是凡夫,也不比佛陀少了些什麼。 
  相反地,我們倒比佛多了許多。佛沒有的,我們卻有。我們比佛多出了執著心、妄想心,多出了貪生怕死的心,多出了無明、愚昧的心……,而佛沒有這些,但卻有一種跟我們共同一樣的心,你若能找出來,你就是大徹大悟。大徹大悟以後,並不是「大事了畢」,若要「大事了畢」,須要開始「加工」,因為:
  理則頓悟──理,你雖然悟了。
  乘悟併銷──你悟的內涵跟悟的地位都沒有了。
  事須漸除──往昔所累積的習氣、慣性,要慢慢地除掉它。
  因次第盡──無量劫來的業障、心垢、習性,不會因為一開悟就沒有了,要慢慢地清除掉。
  臨濟在高安灘頭大愚禪師啟發之下悟了。開悟了的臨濟,又回到黃檗師父那裡了,但去、來時的心態不同,風度也不一樣了。原來老實得跟小媳婦似地不敢開口,現在卻抬頭挺胸地朝師父面前一站,說:「我又回來了!」
  黃檗說:「你這個傢伙來來去去,什麼時候才算完結啊!」
  臨濟回答說:「我來來去去,是因為師父太疼我了。」
  黃檗知道他悟了,卻故意地問:「是誰多嘴?」
  臨濟說:「高安灘的大愚呀!」
  黃檗說:「這個老小子,待下次見面時,我要好好揍他一頓! 
  臨濟說:「何必等下次,現在就揍!」
  說罷,就把師父拉起來揍了幾拳。 
  黃檗說:「你這個傢伙,竟敢到老虎嘴上拔鬍鬚!」大呼:「侍者!引這瘋癲漢參堂去!」
  各位要知道,人到開悟的時候,所體悟的是自他不二的。師父說要揍大愚,臨濟卻拉起師父就揍,這種行為是親切的,這說明了:「你跟大愚不二,法門不二,境界不二,說與不說不二……」,在原本的本心上完全相同,不是相似,也不是相等,而是在原本的心態上完全相同。
  臨濟三頓棒,棒棒都打到要命的地方,所以這樣的悟是真悟。臨濟的悟,悟得非常踏實。乃至以後的虛雲老和尚「燙到手,打破杯……」,開悟了,跟這個同一脈絡,如出一轍。
  臨濟大師是中國最傑出、最典型的禪師,而且他對師父那種“法的倫理”,可以說是父子情深,絕不是泛泛的關係。


《以下摘錄自耕雲導師“如來禪、祖師禪與安祥禪”講詞》

      法脈和源頭有直接的關係。從六祖到現在,能真正繼承祖師禪的就是臨濟宗。從師徒關係來講,徒弟對師父一定要非常孝順,「臣奉於君,子順於父;不順非孝,不奉非輔。」徒弟要把師父當成自己的父親,“法的倫理”是很重要的。南嶽為什麼子孫綿延?他開悟時已近中年了,還自告奮勇給六祖當了十五年的侍者,洗澡、洗衣服、端飯、倒尿盆……。因此,其養也深厚,其流也長遠;他若沒這份孝心,說不定就沒有現在的大法運。所以不學法則已,學法要重視“法的倫理”,師徒如父子,這份真情不能少,少了這個真情就不相應。


《以下為耕雲導師1998年7月20日寫于台北的聲明~“誠敬信與法”》

  佛法,就是成佛的方法,方法對了,就成佛了。
       安祥禪即是一個至簡至易的成佛方法;只要以「誠、敬、信」經、緯其中,貫注全程,誠、敬、信在,法在;誠、敬、信若不在,緣生即斷,「法」也就沒有了。
      「法」即安祥,心安祥了,即是「心空及第」,這是可以體認和驗證的。
      自從說法以來,不少人已臻安祥(法)的心境,故授以「付法書」,如同學生畢業,授予畢業證書或文憑一樣;但這並不等於畢業就是一個優秀的人才!當知「誠、敬、信」三個字,永遠是「法」的基本條件。
      修心,從借假修真,把假的(表層意識)整頓好了,真心不用修;如果仍以表層意識(虛假的偽我)作主,那就不是同見、同行的「同類」了。幾年來,有大成就而誠、敬、信退變者雖然可悲!但也有不少有成就而始終如一者頗慰鄙懷。
      安祥禪希望人人安祥,安祥禪沒有什麼二祖、三祖……。過去的祖師也沒有那一位以祖師自居者,皆是其弟子及後人對他(法)的尊重及推崇。
      「祖師者,兩舌無一口!」如佛祖公案之「昨日說定法,今日說不定法」,定與不定,皆非真實法。金剛經云:「無有定法如來可說」。真實的是原本的,原本的是個什麼?如果可說、可思、可議,佛陀在靈山會上為何「拈花不語」?
      總之:「法,本法,無法」。不久的將來,需要有很多的弘法人才,將來也許有個「法嗣」授與「嗣法書」,目前尚未慮及此,而且是一個也沒有。
      古人云:「你有拄杖子,給你拄杖子;你沒有拄杖子,奪卻你的拄杖子!」
      此何意耶?參!


《以下摘錄自“耕雲解惑錄”~「人身難得,正法難遇」會後解惑》

       我們所要的是心,你給我磕頭、三跪九叩,你心裡不是那麼一回事,沒有意思,那頂多收一點運動的效果而已,沒有什麼大的意義。你心裡歸依就可以了,你只要心裡把我當老師,我不會排斥你,也不會拒絕你,我會攝受,一定攝受。你什麼時候心裡有我,你什麼時候會感覺到心態不同;我會活在你們的心裡,你們也會活在我的心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簡介佛陀正法~安祥禪

                                                          人生最大的課題,就是“生死苦樂”問題有待打破!怎樣不被煩惱纏縛、不再作負面思緒的俘虜,而活得抬頭挺胸、活出生之喜悅?怎樣才能使生命不再像無舵之舟一般惶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