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錄自耕雲導師“禪的認知與修學”講詞》
什麼叫如法持經?記得幾年前臺南市禪學會成立的時候,我給佛法下了個定義:佛法者,成佛的方法也。這顯示什麼?佛法不是講理論,不是講道理,不是執著什麼真理,它也不是哲學,是什麼?只是一種成佛的方法;太簡單了,照著這個方法去修正想念和行為,就是真實修行,就可以成佛。譬如過河須用筏,你不用它就過不了河。可知佛法並不重視什麼高深的理論,只重視方法的對機。
如法持經,最好是唸金剛經。有些人唸金剛經不相應,病在唸一句想一句,邊看邊自己講給自己聽,這樣是不會相應的。唸時一定要離分別,把金剛經打開,從開始到最後,你不必管它是什麼意思,只管從頭唸到尾,不要起任何雜念,雜念起了把它揚棄、丟掉,唸完了把經一合,反觀自己的心態,是個什麼感受?一定不同了!金剛經的可貴,在能給予人一顆八風不動的金剛心;金剛心的可貴,在能使煩惱不侵入,妄想不萌生,如如不動,安祥自在。這部經真是太好了!太殊勝了!可說是禪者的無價之寶。但是如果你拿經文去講道理,那就是自誤誤人,罪過不淺了;經沒有過,是你自己錯了。你要不講道理,離分別地去讀經,就是轉經;看看是個什麼道理,那就被經轉了。壇經機緣品裏六祖講得很清楚。
《以下摘錄自耕雲導師“禪、禪學與學禪”講詞》
學禪有兩本最寶貴的典籍,要學禪你一定要把這兩本典籍,讀得滾瓜爛熟而且消化融通。一本是金剛經。金剛經的可貴是「無住」兩字,佛法的三藏十二部歸納起來,就是「以無住本,立一切法」。什麼叫「無住」呢?就是不讓心停留在任何地方,不讓任何事物纏住了自己的心,若能把「無住」徹底瞭解、體會以後,對禪就不感覺陌生了。
讀金剛經,不是每個字都要求解,依文解義不是受持金剛經的方法。真正受持金剛經,從頭到尾要讀誦出聲,聲音或大或小,但不能默唸,要沐浴、更衣、漱口,最好是清晨,精神好時可以一口氣唸三遍,唸完了把經卷一合,看看自己的心態有什麼覺受;不要向外看,向外找是“外道”,認為心外還有道理,這不是外道嗎?外道並不是個壞名詞,所謂外道只能說他認為心外還有道理可求。佛法講覺、講正受,都是注重心的覺受。你把唸完經的覺受,感受得清清楚楚,「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然後把它保持住,保持到什麼時候?保持到趕都趕不走,然後把它忘掉,就成功了。
各位不要忽略了最後一個「忘」字,保任成功就忘──不覺得有這回事。你若不忘掉就是微細法執,就永遠只能停留在這個地方了。所以菩薩分“十地”,“地”就是境界。初地菩薩感覺到這個境界不錯,很高興,執著這個境界,他就很難到二地了,也就是到此為止。若一念回心,不執著,不把玩光景,然後他就登二地到三地,向上增進。所以受持金剛經不能執著正受,而是要使金剛心抬頭作主。
金剛心是刀槍不入、八風不動的,人若真正以金剛心抬頭做主的話,一切得失、毀譽、稱譏、利衰來了,根本不動搖,既不影響情緒、心理,也不影響生理,才是真正的自由人;若不然,儘管數十年寒暑很短,卻有很多人覺得很漫長、很真實,那麼這個漫長的人生對你來說便形成一種懲罰;因為你既不安祥,也不自在。你去追求刺激,刺激過後更空虛;你去尋找歡樂,歡樂過後就是寂寞;你要製造高潮,縱然你製造成功,高潮過去就是低潮;你要想突出,恰巧你周圍是在出現缺陷,周圍要是沒有缺陷,你怎麼能突出?所以追求相對的東西,都不永恆,也都不真實;只有絕對的自己的心,才是真正屬於自己。
另一本是六祖壇經……。
《以下摘錄自“耕雲解惑錄”~「信願行證」會後解惑》
問:修學安祥禪,是否一定要唸金剛經?或者是因人而異呢?
答:六祖聽人唸金剛經而發心,因此就成了一代祖師,而且以後他的說法,沒有超越金剛經,他是在詮釋而且弘揚金剛經。六祖壇經可以說都是金剛經的批註。唸不唸金剛經因人而異,我曾經講過唸金剛經的方法,金剛經跟別的經不同,它是佛法的本體經,是本體佛、法身佛的經。我坦白說:法身佛念這個經,念這個經就成法身佛,法身佛的修持法門是最高級的。中國從唐代六祖以後,大家都非常尊崇金剛經。金剛經能避邪、解冤、滅罪,功德很大,因為法身無邊,所以功德無量。但是唸金剛經就不要有分別心,不要說「如是我聞」──我聽說事情是這樣…‥。不要唸一句想一句,解釋它的意思。你從「如是我聞」,唸到「信受奉行」,然後把經一合,看看心態改變了沒有?這個是唸金剛經的方法。
如果你念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也這樣唸,那就完全錯誤了,同樣是佛經,為什麼有兩個極端呢?那是因為對症下藥,有的人吃這種藥,有的人需要吃那種藥。總而言之,佛是大醫王,是大法王,他是對症下藥,你是什麼心態,他跟你說什麼法門。四十二章經裡說:「譬如食蜜,中邊皆甜。」都是好的。你若是學禪就唸金剛經,你要是很忙就不要唸經。
《以下摘錄自“耕雲解惑錄”~「安祥禪曲的美好與力量」會後解惑》
問:師父曾說「唸《金剛經》三千遍可以消業障」,請問 師父,《金剛經》是不是一定要唸三千遍?
答:這個很有彈性,不一定要唸三千遍。「捨方便無究竟」,一切都是方法、方便。釋迦牟尼佛沒有唸過《金剛經》,但並不影響他老人家成佛。六祖因為聽到別人唸《金剛經》而跑去黃梅求法,五祖給他講解《金剛經》而悟道,所以他說「世人受持讀誦《金剛經》能夠見性」。說唸《金剛經》可以消業障,那是事實,但“見性成佛”更重要、更美好。
有人說「《金剛經》讀不懂」,經的主要旨趣不是叫你懂的,“懂”只是知識的累積,沒有多大用處,你要能改變自己的心態,這才是最重要的!
持誦《金剛經》,從頭到尾只管唸,不起分別,不管它是什麼意思,一口氣唸三遍,把經本一合,看看自己的心態,不只是變了一點,變得很明顯啊!《金剛經》的功德力就在這裡。
《金剛經》是不著相的,說一句,掃一句,後一句否定前一句,這不是說了等於沒說嗎?《金剛經》的經義,古時候用「不可思議」來說它,現在用邏輯也無法去解釋。在兩千五百年前,佛就說「世界有恆河沙數那麼多」,這誰相信?因為過去古人說「天圓而地方」,認為世界只有一個。若說世界有恆河沙數那麼多,以前的人不相信,現代的人也不相信,但是天文學家說:我們地球所歸屬的銀河星系,已經發現了的星球至少有兩千億個,這是不是「不可思議」呢?大宇宙無有邊際,也說明了時間和空間的無量無邊,「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佛的智慧從《金剛經》中可以看出來,的確是「不可思議」!
我們持誦《金剛經》,唸完三遍以後,如果唸得很誠敬,經本一合,心空無念了!平常想念不停,這時空空朗朗,豈非業障全消?心空有什麼好處呢?古德有句「心空及第歸」的話,像十年寒窗的窮書生一下子中了狀元一樣,修行人歷劫修行,目的是為了成佛,而你現在只要肯切信受,讀誦《金剛經》,不但能夠消業障,而且可以「心空及第」地成佛,何樂而不為?
佛最慈悲,說了許許多多的方便法門,受持讀誦《金剛經》,的確是方便中的方便,讀誦時只要“不添加作料”,是可以「見性成佛」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