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錄自耕雲導師“中華禪風的演變”講詞》
禪的真正生命,在於傳心。傳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沒有大成就者,是無法傳心的。為什麼要傳心?因為每個人的性情不同、人格不同,只有傳心才能夠像蓋印一樣,蓋一萬個都相同;禪宗「以心印心」,也是一樣。
所謂「傳心」,即是「以心印心,心心相印」,師、徒之間,一時融合為一心,心心不異;所不同者,弟子不過偶然獲此心態,且容易失去,所以必須慎加保任,而祖師卻經常是(秒秒不離)此心。常保此心,是為真修,修而無修,為而無為,如雞孵卵,如爐煉丹;如果忽冷忽熱,一壺水永遠燒不開,新的生命不會爆發,法身不會圓成。所以古人“得個歇處”之後,水邊林下,長養聖胎,或深山結茅,或鬧市煉心,皆為徹底完成“法的人格化”故。
傳心的內涵,一般人無此經驗,無法想像;「真心離念」根本也不是用想的。但在今天一切都不是祕密的情形之下,借用現代的知識,也可稍知其梗概。
每個生命都有磁場,這是現今科學家所公認的。現在的營養學專家,已經發現食物中含有光子,因為凡是物質都有電子,有電子就有游離現象,當電子消失的剎那,它就發光;而人的色身,也是物質,人的生命卻極其奧妙,不可思議;如果把人的生命完全懂了,人的進化就到了終點,但人的生命同時也到達永恆的圓滿、完全的解脫;現代知識,只不過瞭解其少分而已。
人的生命價值,跟他所影響的廣狹及時間的長短成正比;能夠獨善其身的是好人,能夠兼善天下的是聖人。一個有成就的人,是把生命的雜質完全淨化了(如圓覺經所講:把礦石的雜質去盡後,變成了純金),他會有強烈的光的半徑;當你進入他的輻射半徑,心就好像產生光合作用而被同化了;被同化的感覺就是「定」。「定」不是閉目養神,「定」的梵語叫「三昧耶」。古人說「醉三昧酒」,意即得了「三昧耶」,好像喝酒微醺的狀態,此時心念停止,一片清明,說話不必思索,脫口而出。雖然脫口而出,絕非語無倫次,但是心裏就是沒有動念。
這種機緣,百千萬劫難遭遇。碰到了,那是正因遇到了正緣,好好珍之惜之,成佛絕非三大阿僧祇劫的事。
《以下摘錄自耕雲導師“談心”一文》
心宗的心法,既是「不立一塵」,顯然是不可以「言中取則,句內求玄」的。否則很容易「錯認定盤星」,而以方便為究竟──「執指為月」的。
那麼心法究竟怎麼傳承呢?這就唯有「以心傳心」了。這事說來好像很神秘,其實一個真實的禪師,二六時中,秒秒綻射著般若的生命之光,展現出有若「磁場」般的輻射圓周。學人若果誠敬懇到,進入「磁場」就會在親和、同化的作用下,發露出「本心」的空明心態,親證到定慧圓明的心法。當師家說句「只這是」或「善自保任」的印證和「直指」時,就完成了無上大法的祕密傳承。這裡說是祕密,自然是不難會意的。
若果是曾經長時薰修,且是心地光明、志行高潔之士,逢此勝緣,當下便是生命的覺醒,當下「還得本來」,當下「見性成佛」。也唯有這,才是道地的「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只可惜「眾生福薄難調制」,饒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每見既逢明師且嚐法藥矣,偏是不知珍惜,不肯「保任」,轉眼故態復萌,「熟處難忘」,又是「依然故我」了。此所以不得不高峻門庭,嚴選根器,以避免自他輕賤大法之咎了。
這就是心宗不共的傳承法門。傳者離言離相,得者冷暖自知。這絕不是藉著語言文字所能表達的。
《以下摘錄自耕雲導師“禪的認知與修學”講詞》
安祥是什麼?安祥是禪的生命。不管是如來禪或是祖師禪,離開了安祥,就沒有正受;沒有正受,就沒有“法的現量”;沒有法的現量,就只能停留在法的比量上,也就是停留在相似法門,這絕非究竟,修行也不會成功。所以說「安祥才是禪的生命」,沒有安祥的禪,是死禪,是僵屍禪;有了安祥,才有禪的活躍生命。是真禪?是假襌?就看能不能給予人以“安祥的覺受”。
安祥可以給嗎?可以的。如果障淺而契機的話,現在就會感受到安祥。什麼叫做“安祥”?聽話清清楚楚,說話信口開河,不說不聽,忽然停住,你會清楚地感覺到自己的“心”,此刻沒有妄想,沒有雜念,也不昏沉,只有“空空朗朗的自覺”,這就是“安祥”,傳心就是傳導這種“安祥的心態”。可見禪不是空泛的理論,也不是概念的遊戲,它是可以睹面相呈,極為現實的。…
傳心,以心傳心,力量大的人,有多少人都可以傳,他可以改變你的心態,廓清你的煩惱,掃除你的妄想和雜念,喚醒塵封已久的“摩訶般若”,也就是“安祥”。當下把“本來的心態”傳給你時,就是以心傳心。這絕對不是理論,不是想當然耳,也不是與現實有距離的一種理想,而是“法的現量”的實證。根器好的人,堪能保任不失;根器不好的人,反省懺悔以後,也能相應。
《以下摘錄自耕雲導師“如來禪、祖師禪與安祥禪”講詞》
念頭,你能煞車嗎?你不能煞車。但是禪是講求「現量」,不是講求「比量」,它是重視「證量」。我們各位平常想讓念頭停止,是一件很難的事。現在,如果我不說,你也不聽(停數秒),你找找看有沒有念頭?我可以用四個字形容:「似鏡常明」~像個鏡子一樣,非常光明,也沒有參瞌睡,也沒有喝酒,感覺有一點飄飄然,但是絕對找不到念頭!在座的各位,誰能找到念頭?舉個手!你現在就是「無念」!…
什麼叫做“安祥”?我告訴各位,現在各位“心靈的感受”就是“安祥”,這就是“安祥”!因為,我講話你可以聽,我不講話時~你「一念不生全體現」!我若是誇張,我沒有離開座位之前,各位都可以罵我;我若不是誇張,我講這個話,You can feel(現在你能感覺得到)。
《以下摘錄自耕雲導師“臨濟禪與安祥禪”講詞》
真的、假的?試試就知道了!如果你的緣很深,障很淺,你會無法抗拒,你打開安祥集看幾頁就會來電(相應)了。真正的“法”是「現量」,無須思慮就能使原本的心呈現出來,除此之外,皆是分別心的產物,那不是真正的法,頂多是個指月的“手指頭”而已。…
現在各位的心都是統一的,我講話,你聽得清清楚楚;我停止不說,你試試看有沒有念頭?我敢保證你無念!這就是「無念真心」,也就是「無心之心」。古德有偈說:「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剛才叫各位測試一下,各位都知道了,真正的正法,不是說空話。
《以下摘錄自耕雲導師“悟後起修”講詞》
開悟,既不是領會了什麼道理,也不是得了什麼知識。開悟,只是悟「吾心」,只是心靈的變化。悟了的心境,古人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種難得的“覺受”,在座的各位都已經體驗到了,「悟」是什麼?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想念、沒有昏睡、似幻似真、若虛若實。
悟的同時,會產生正受和正見。正受,是修學佛法真正的受用,是一種最正確的感受。在未悟以前的感受都不正確。…第二個是正見。正見並不一定像《證道歌》所講的「了了見,無一物……」,他講的「了了見……」,是用“心眼”見。修行人要「五眼圓明」,成佛不捨棄肉眼,「過者化、存者神」~看過去就沒有了,不執著一切,這叫「正見」。…
《以下摘錄自耕雲導師“安祥禪的知與行”講詞》
安祥是什麼呢?它不是理論。我們現在可以做個實驗:我一句話不說,各位就我剛才所講的,講了些什麼,能具體的提出來嗎?提不出來。可見各位剛才聽我講話是左耳進右耳出。這決不是各位看不起我、心不在焉,而是證實了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真實性。
我們再做第二個實驗:我現在不說話,各位找找看,有沒有煩惱?有沒有任何念頭?如果都沒有的話,恭喜您,您已經得到、現證了安祥的心態,獲得了禪的心傳。
我們再做第三個測驗:你是否有一種喝了酒的感覺?事實上你並沒有喝酒,卻像喝了酒似的微醺,又好像在作夢,這就是「醉三昧酒」──三昧耶的證量,也就是安祥的覺受。如果您對我的三個測驗都能肯定,那麼您已證入了「不二法門」的「安祥」禪。
安祥禪的特色,在於它的兩大力量,一是親和力,第二是同化力──它可以讓別人的心變成自己的心。真實的法必然是立竿見影的!
《以下摘錄自“耕雲解惑錄~北大座談會問題解答”》
祖師禪啊!也不是說它不好,而是恐怕現在的人修來有困難,因此我把它稀釋一下,變成了安祥禪。“安祥”就是我們現在的覺受,似夢似真,心裡空空的,前念跟後念連不起來,念頭不相續。說句大言不慚的話,這就是「傳心」,這就是安祥禪的特性~親和力與同化力。親和力就是您不排斥我,您看我這麼大年紀,也不忍心排斥我吧?同化力是慢慢地讓我倆的心完全相同、全等了。像剛才我停一下不說話,讓您覓“念起處”,就知道何謂“無念”了。因為佛法是不二法門,有念與無念不是兩回事,是一體的。…
悟了以後,並不只是說「這我知道了!」它會逐漸產生一種正受──正確的覺受,梵文所講的「三昧耶」就是正受;同時還有一種真實的感受。當你「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就不必坐禪了,只要行住坐臥保持那種心態,那種很特殊的心態,古人沒辦法說明,只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借用經典的一句話,人若見性之後,會逐漸昇起一種未曾有的新體驗,那就是「如幻三摩地,彈指超無學」。比方說大白天,大家圍著談心,但感覺上像是在作夢一樣,不太真實;說它不真實,掐一把還很痛,又不是做夢,這種感覺就是悟後的感覺,也就是正受。現在各位都有正受才對!我現在不說話了,各位找找看,找你的念頭……。
(編按:耕雲導師早年投身軍旅,後隨國民政府來台,其間銳志參禪,於證悟後弘法一十八載,辛勤傳佛心印,為兩岸有緣解粘去縛、發明心地,深廣的證德實不可思議。導師輝耀的心光,總令千百人的演講會場,人人一念不生、不起諸漏、本心現前!甚至在兩岸弘法的演講會上,皆曾慈悲而自信地詢問在場聽眾:「誰能找到念頭?舉個手!」使人人都浸潤在“無念心體”之中,享受著“無念、無相、無住”的安祥心態,逍遙絕惱,喜悅美好。一如古德的提示:「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考諸阿含經典,導師驚人的證量,直是與佛相同!
為使正法的甘露能普潤群生,一九九一年七月份,導師與禪學會會友一行七人,受大陸“中國佛教協會”的邀請,至北京作十日的參訪及弘法;而於二十二日晚宴上,導師與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兩人竟以流利的“古印度語(巴利語)”交談著!兩位聖者歷史性的會面,對正法宏傳的意義,真如趙樸初先生對禪學會參訪團所言,是「千載一時,一時千載」!
謙虛而偉大的耕雲導師雖已於西元兩千年示寂,但其廣大的證量與深宏的悲願仍灌注在其講詞、著作與弟子們的心中。只要學人誠敬懇到,閱讀其講詞、觀聆其影音,依然能於當下得到導師慈悲的心傳加持,而呈現出殊勝的摩訶般若安祥心;只要能全心保任,為法付出,一樣能行深般若,突破五蘊假我的纏縛,而邁向生命的圓滿與永恆。
如此殊勝的“安祥禪”正法,弟子們不忍獨享,於台灣及海外各地紛紛成立安祥禪學會或讀書會,舉揚正法大旗,續佛慧命,願安祥之光遍植人心、遍灑寰宇。真誠邀請您與我們一同享受安祥法喜,踏上幸福與永恆的大道!)